(一)自然概况

      1、位置范围

      瑶台山位于又称巫咸山,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夏县城区的中条山前沿,地理坐标为东经111°18′,北纬35°01′。

      瑶台山景区北起夏南线,南至白沙河,西以温泉路北延线为界,东临吴家峪。瑶台山与夏县瑶池温泉小镇隔白沙河相望。

      2、地形地貌

      瑶台山景区属于中条山边缘的平缓岗丘地貌,海拔629米。瑶台山地层自西北向东南,由老而新,地层呈北北东--南南西向条带展布,地层整体向东南倾斜,为单面山构造,使景区南界的白沙河形成自东向西流向。


    1617069249883219.jpg


      3、气候

      瑶台山景区所在的夏县属于暖温带,气候温和,属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8℃。冬季多呈现干冷少雪,平均气温为-5℃;夏季呈现高温高湿,平均气温25.1℃。秋季往往出现阴雨连绵的天气,平均气温13.3℃;春季气温极不稳定,冷热无常,空气较干燥,平均气温12.9℃。一般最高温度在七月份,最低温度在一月份。全年日照为2293.4小时,平均每天为6.3小时。日照率为51.7%。太阳总辐射量每平方厘米为119.3千卡,其地面辐射每平方厘米为58.2千卡。平均无霜期为205天左右。景区年平均降水量在600—650mm之间。每年除6--8月多东南风,其余多为西北风。

      总体瑶台山气候温凉,盛夏山顶比夏县城区温度低2-3度,清风习习,适宜人们休闲纳凉。

      4、水文

    景区南侧的白沙河,发源于泗交镇瓦沟,向西经瑶峰镇汇集九沟十八岔溪流,于樊家峪村入白沙河水库再向西于瑶台出巫咸(前名巫咸河),再向西经县城南关入中留水库转向西南,经禹王乡秦家埝、东浒村等,于师冯滩汇入青龙河,向南流经运城市苦池水库,注入永济伍姓湖。在夏县境全长40千米,流域面积72.7平方千米,清水流量0.37立方/秒,历史上最大洪峰596立方/秒。


    图片2.jpg


      (二)历史沿革

      瑶台山又称巫咸山,“瑶台月夜”为夏县古八景之首。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和《隋书》等都已有明确记载。商第九代王太戊时期,当时专管占星之事和始用卜筮之术的大臣巫咸原来就住在此瑶台山下。

      据记载,巫咸不仅长于占星观天和首创了卜筮术,据说他还发明了鼓;另外,巫咸本人长期居住在瑶台山下,而且直到商的第十三代王祖乙时,继承了父亲特长和事业的巫咸的儿子巫贤,也仍然居住在此。《山海经·大荒西经》载:“大荒之中有灵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郭璞的《巫咸山赋.序》中也说:“神巫上下灵山,采药往来也。 ”显然,《山海经》中所描述的“灵山”,按祖籍闻喜的郭璞解释,无疑应该就是瑶台山,亦即巫咸山了。


    图片3.jpg


      历史上有巫咸祠,山下则有巫咸父子之墓。过去的巫咸父子墓地,据说不仅封土高大并有砖墙环绕陵园,而且宏阔的陵园中到处是参天古柏与历代名人碑碣。

      明清时期,这里庙宇林立,是游人拜遏游赏的最佳去处,中秋尤盛。抗日战争时期,瑶台山周围所有建筑俱遭毁坏,树木被烧。1954年夏县县委、县政府发动民众绿化瑶台,使前坡翠柏覆盖。2004年恢复重建,2006年9月29日开观大典。

      (三)社会经济条件

      瑶台山所在的瑶峰镇,地处中条山南麓的冲击扇区,东与泗交镇,西与禹王乡为邻,南与裴介镇,北与南大里乡、尉郭乡接壤。

      瑶峰镇是县委、县政府所在地,辖区内驻有县委、县政府机关及其职能部门,有省营、市营、县营的工、商、运、建、服务企业和文化、教育科研事业单位,著名的夏县温泉疗养院建在南山底村南侧。

      瑶峰镇对外交通便利,省道太三路(太原一三门峡)、县道夏祁路(县城一祁家河)、夏后路(夏县城一闻喜县后宫)纵贯全镇东西南北。县城周围和东、南、北三条主大街的是办厂、开店的黄金地段,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瑶台山景区现已具备对外开放、旅游接待能力,每年接待游客近三十万人次,已是当地较为成熟的旅游区。

      瑶台山下的白沙河南岸瑶峰镇南山底村、上留村,即为旅游温泉风情小镇。夏县温泉水中含有氧、镁、钙、钾、氨、氟、硫酸银等13种化学元素,属高温弱碱性氯化钠温泉,水温达48℃。无论炎夏酷暑,还是严冬朔月,均可沐浴。现有温泉电力度假村、瑶池温泉山庄、鑫海温泉酒店、瑶台汤泉等温泉度假服务设施。


地址:夏县县城以东2公里中条山前沿丨电话:0359-2092553/13905865320丨邮箱:yaotaishan@163.com
ICP备:晋ICP备2021006410号-1COPYRIGHT 2021 © 夏县瑶台山景区文物保护所网站